硕博人才网

公司以转正胁迫员工自掏腰包冲业绩 “法律刚性+调解柔性”化解纠纷

         为了提升公司业绩,客户经理“怂恿”员工自掏腰包充值,并承诺如果介绍客户充值,就归还员工本金,却在员工离职以后不予给付。日前,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一起案例,披露了张某的“奇葩”经历。

         张某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去年在求职中无意看到被告某美容机构正在招聘前台客服,她在经过面试后顺利入职。

         涉世未深的张某原以为,这份工作只是简单地接打电话和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但在第三个月转正时,客户经理找到了她,表示如果要转正必须服从公司安排。

         “所谓的服从公司安排,就是让我们自掏腰包提升公司业绩。”张某说,自己当时感觉这个要求不合理,但是客户经理说“店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这样做的,如果介绍客户充值,这笔钱就会返还”。在客户经理的不断劝说下,张某为了顺利转正,以客户的名义向公司账户充值了1万元。

         之后的几个月,由于张某业务能力突出,公司按照之前的约定分三次共返还了她7000元。2025年5月,张某因个人原因向公司提出离职,公司同意。但是,之前剩余的3000元充值的钱却始终没有给付。在多次索要无果的情况下,张某诉至烟台开发区法院。

         在开发区法院诉讼服务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张某现场提交工作证明、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材料。法官在收到案件后,认为此案案情相对简单,涉案金额也不大,在经张某同意后,将案件转入调解中心进行调解。

         调解员启动“背靠背”调解机制,多次通过电话联系美容机构客户经理。起初对方以“负责人出差”“财务紧张”等理由推诿,后来直接拒接电话。面对调解僵局,调解员果断上门走访,向企业负责人当面释明法律风险。一方面指出其以转正胁迫员工垫资的行为违反劳动合同法,相关协议可能依法被认定无效;另一方面警示该公司,对该案,法院可依法采取财产保全、信用惩戒等措施,后期企业若拒不履行义务,甚至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影响正常经营。

         “法律刚性+调解柔性”的双轨策略,让该公司最终打破侥幸心理,并当场答应月底前给付剩余欠款。
  返回首页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硕博人才网 版权所有
第一域名:www.shuobo114.com第二域名:www.shuobo114.cn
硕博人才网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务的人才招聘网站,是国内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誉保证。并提供招聘会信息、人才市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