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

  走进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的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干净整洁的校园里,现代服务业综合实训中心、中德汽车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等建筑一字排开,还能看到联想集团、京东等企业的Logo,让人以为走进的是一处企业聚集区。

  “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在IT产业人才实训基地大楼前,校长段福生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职业教育就是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与企业深度合作,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就业,还能让他们成为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人才。

  据悉,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是市场上的“抢手货”,月薪万元左右的不在少数。

  教学楼里飘来汽油味道

  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世界闻名,昌平职业学校也采用了这种“学校学习+企业实践”模式。但与德国培训模式不同的是,在这里,企业就在学校里,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

  中德汽车教育文化交流中心建成于2013年,是汽修专业的教学楼。“别看只有两层,但功能却很强大。既是学生上课的地方,又是一处生产性实训基地,还可以开展对外的社会培训。”交通运输系主任张晶磊介绍。

  走进大楼一层,一股汽油味扑鼻而来,数十辆轿车停放在白色的待检区域内,穿着工服或校服的师生正忙个不停。

  “引擎盖支起来后,螺丝刀拧这里,打开看看是不是这一部分出了问题。”汽修车间的师傅正在对一辆刚进厂的黑色轿车进行检测,他旁边围着三名学生。

  原来,这里也是学校对外经营的昌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修理车间、服务大厅、结算窗口一应俱全。公司平时承接社会车辆维修业务,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进入真实的汽修公司,感受现实工作场景。

  走上二层,又是一番不同景象,17间机电一体化实训教室明亮整洁。在上汽大众等汽车品牌的校企合作教室里,几张桌子围成一圈,中间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汽车部件,老师正在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

  2017年底,上汽大众首个在京的校企合作项目落户昌平职业学校,在同时举行的经销商现场招聘会上,汽修专业55名学生全部签订了就业协议,被评价为“操作熟练,不用企业费力培训就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张晶磊指着其中一间教室对记者说:“所有的工具、台架都由上汽大众提供,出新车了,这里的教学用车也随同更新。4S店使用什么,我们就引进什么。”

  在这里,学生二楼学习、一楼实践,楼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楼下就能在车间里实践应用。

  4月2日,昌平职业学校刚与宝马签订了合作协议,“大企业的标准,往往代表着行业标准,与它们的深度合作,能够让学校‘贴身’了解行业标准,跟上发展步伐,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行业标准要求。”段福生介绍说。

  在校时就开始接触企业文化

  在京东农村电商昌职运营中心的京东订单班里,传出一片点击鼠标和敲击键盘的声音。输入宣传语、更换字体、插入背景图……十几名同学正熟练地使用制图软件,为网店制作精美的主页图片或宣传广告,老师则四处巡视,不时停下指点。

  不远处的联想专班教室里,墙上花花绿绿的学生荣誉榜旁边,一块简洁清晰的联想5P文化宣传栏格外醒目。

  “国家职业教育的大趋势,是学生不仅要学习基本理论知识,更要在实操中感受企业文化。”段福生说,“学生不热爱企业,就无法融入企业。所以我们在教学时,更注意把企业标准教给学生,宣讲企业文化,让学生在学校就开始了解企业。”

  2016年,联想集团和昌平职业学校共同成立联想工程师学院,举办校企人才双选会,邀请了数十家企业进校宣讲,后来,不少企业都派出员工,来学校做兼职教师。

  当时,参与双选的企业中,有一位特别的面试官,她叫王玉,是学校2016届联想专班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另一家科技企业工作,成长为企业骨干后,回母校招聘人才。

  回忆学生时代,王玉认为学校带给自己的,除了在真实的实践训练中提升的技能,还有职业素养课、企业文化宣讲给予的思想指引。

  “我一直记得‘5P文化’宣传栏里的一句话:说到做到,尽心尽力。我一直把它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之一。正是因为在学校里的训练和这种文化的熏陶,我比别人更快适应岗位工作,上班第一年,就熟练掌握了所在服务站的工作流程。”她语调里满含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目前,昌平职业学校已与30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培养,产生了京东订单班、联想订单班、大众订单班等各类由企业名字命名的订单式班级,京东、联想等企业已将部分业务部门开进学校,让企业员工到学校上班,将行业标准、企业文化进一步渗透进校园。入校之初,学生就知道自己毕业后能去哪里、从事何种工作。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潜质,职业教育应该让学生多元发展、各有所长,精准匹配不同企业需求。”北京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长谦说。

  让行业标准、工匠精神深植学生心中

  2010届烹饪专业毕业生边玉峰,如今已经是一家蛋糕店的老板。当年在校第一次上烹饪大师彭兴全、郝致忠的课,就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们手法特别娴熟,面点的精致程度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成了我心中的偶像。也许他们就是我心中对工匠的最初认识。”他回忆说。

  有了目标后,边玉峰努力学习,磨炼技术,在校三年间,多次在北京、全国的职业院校烹饪大赛中获奖。毕业后,进入一家大饭店工作。后来,他辞职创业,把第一家蛋糕店开在了母校。开店一个月,就研发出30多种甜点、20多种饮品,还根据顾客需求,每周更换样式。

  “在校的学习,已经让行业标准深深印在心里了,比赛则强化了认识。我不仅学到了手艺,更在学习中坚定了坚持、诚实、守信的职业理念。从开第一家店起,我就下定决心:不管能做多久,都要坚持不减料、不变料。”如今,边玉峰的店面分散在北京回龙观、清河地区,店开到哪里,顾客好评就跟到哪里。

  “利用学校设施先进的条件,我们一直想办法承接各种比赛,也鼓励学生参加比赛。以赛促学,用比赛的方式,让行业标准、工匠精神深植学生心中。”段福生说。

  2017年,学校创立了曹继桐烘焙文化艺术学院,与国内烘焙届泰斗曹继桐所在的烘焙艺术馆合作,聘请了国内外行业专家驻校辅导,开启校企共建国际级厨艺学院之路。

  去年12月,在被称为面包界“奥林匹克”的世界面包大使(中国)青年精英赛深圳预选赛上,2016级学生王巍烨凭借艺术蛋糕“飞天”顺利晋级,获得总决赛资格。

  除了曹继桐等评委来自中国,评委中还有来自法国、日本的烘焙大师。“现场能够近距离观看大师们的烘焙全过程,他们的熟练手法、精湛技艺,让我明白想做大师,就要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和执着专注的精神,这些都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王巍烨讲道。
  返回首页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硕博人才网 版权所有
第一域名:www.shuobo114.com第二域名:www.shuobo114.cn
硕博人才网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务的人才招聘网站,是国内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誉保证。并提供招聘会信息、人才市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