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阴影笼罩下的春节假期,被延长了。3日天,是上海部分企业的开工首日。
员工
防疫、工作两不误
陆先生在沪上一家二级市场资产管理公司任职,随着上午股市开市,3日天起直到2月10日,陆先生将按照公司建议,在家办公。
“前几天行政部门发了公告,希望我们尽量在家完成下单交易,如果家里电脑上没有交易软件的,公司也想办法逐个给我们装上了。”
他表示,目前,在家办公至2月10日还只是暂定,会不会延后这种办公模式,公司会视情况而定。“但作为员工,我们肯定是欢迎这种即相对安全,又不耽误工作的上班模式的!”
1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至2月2日,2月3日起正常上班。沪深交易所随后也公告称,延迟至2月3日开市,与国务院假期安排一致。
同一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本市延迟上海市企业复工和学校开学的通知》,明确规定:上海市区域内各类企业不早于2月9日24时前复工。其中,涉及保障城市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及其它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企业除外。
企业主
户外岗位以自愿复工为主
从事外贸食品的企业主陈先生,这段时间很是焦虑。
“看到国家和市政府发的通知后,我就一直纠结,到底什么时候让员工上班好。”陈先生告诉记者,为了抗击疫情让员工少出门延后开工时间,他觉得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正是出于疫情原因,公司负责供货的上海城市超市等商超,春节期间就不间断地向他要求供货。
为此,陈先生特地拨打了12345热线,咨询员答复:“超市卖场与保民生、保供应密切相关的,建议按时复工。”一番斟酌后,陈先生还是让人事部门在公司微信群里发出了2月3日复工的通知,通知附带了原因解释,以及详细的调休和加班工资政策。
“员工们体谅的居多,当然,一些能在家办公的岗位,我绝不让他们来公司。”
陈先生补充,对于货物清点和搬运等一些必须外出的岗位,公司还是以自愿复工为主,“特殊情况,人手不够我自己也可以帮忙。大不了就是跟客户商量适当推迟交货,由于疫情是不可抗力因素,我相信很多客户也都能理解。”他说。
调研
五成职场人呼吁远程办公
除了部分行业明确通知2月3日复工以外,也有不少公司选择了“2月3日-2月7日在家办公,2月10日复工。”的模式。
这其中,又以互联网公司占据了大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腾讯、美团、阿里、滴滴、京东,携程等,都采用了以上模式。
从全国情况看,为了解疫情对于节后复工、企业人才需求、人力流动趋势等方面的影响,智联招聘发起2020年春节企业复工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超6成企业确定2月2日以后复工。
在本次针对职场人的调研中,41.7%的职场人所在企业计划在2月3日复工,18.9%将复工时间延长至2月10日,以上二者共计60.6%。还有18.3%的企业复工时间不确定,处于观望中。
其中,确定2月3日复工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合资企业的比例更高,而更多的外资企业将复工时间安排在2月10日。
能否在家办公受行业类型影响更大,各行业中,企业采取在家办公措施占比最高毋庸置疑是IT/通信/电子/互联网占比32.1%,其次为商业服务占比28.3%。
调研还显示, 51.2%的职场人呼吁远程办公,这也是大部分企业都在陆续部署的政策。
行政/人事部
忙于“追踪”员工假期动向
不过,无论复工时间是2月3日还是2月10日,对于大多数普通企业来讲,这个假期中最繁忙、最早开始远程办公的一群人,往往来自企业的行政/人事部门。
“手机不离身,整个假期几乎没有好好休息,公司上百个人都需要挨个联系上!”沪上一家网络科技公司行政负责人Lily告诉记者,疫情遇上了春运,公司非常重视。“老板要求我们部门负责统计所有员工的春节去向、回程时间、身体情况等等。”
Lily向记者展示了一份该部门加班加点统计出的“春节期间员工信息采集表”,其中包括停留城市、确切返沪时间、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去过的密集场所等。
记者注意到,表格中还有一项被采集信息是“是否可在家办公”。
“我们暂时定下的复工时间是2月13日,考虑的有部分员工因为航班取消或者交通管制等因素无法在10日按时到岗。”Lily还表示,对于离沪外出过的员工,我们坚决采取隔离14天再复工的方案。
双职工
境外旅游变公司采购
行政部门人员不仅仅是在家中“云上班”,更有假期中临机应变,直接摇身成为“国际采购”,为全公司人员在海外购买口罩的。
张先生和妻子同在上海一家广告设计公司就职。春节期间,两人在海外旅游时,接到公司“加班任务”——采购口罩。“说是任务其实也不算,公司当时只是口头建议,在境外旅游的员工可以视情况采购一些口罩回来,不管是自用还是给同事、亲友,都能派上用场。”
妻子小沈恰好在公司行政部任职,和部门同事在微信上一合计,发现缺口罩的员工还真不少。她和张先生当即决定放弃部分旅游行程,改为采购口罩。
“本来我们是自由行,为了买口罩特意联系了一位当地地陪,花了整整两天时间,由他开车带我们到处找药店,跑了不下七八个地方。”
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妻子最终为公司购买到6000只口罩,费用全由公司报销,带回国后会分发给全体员工及其家属,“如果有多的,公司会安排捐出去。”他说。
企业个案
骑行十几公里上班
同事见面绝不握手
邹翔从来也没想过,“玩”了20多年的运动自行车,今天居然变成了自己上下班的“唯一”交通工具。从家一路骑车到单位,十几公里路花了半个小时。
在到达厂区门口后,邹翔被保安“拦”在门外,要求其摘下自己使用口罩,换上单位提供的指定口罩。同时,张开双手,由工作人员喷洒消毒酒精。一并需要接受的还有体温检测。在这些步骤全部完成,且确认无异样后,他才被允许进入厂区。
3日天,邹翔所在的上海卡乐康包衣技术有限公司提前复工。他将和首批到岗的44位同事们一起,为48张制药紧急订单开始奋战。
48张订单上
全写着“紧急”二字
卡乐康是一家位于莘庄工业区的制药企业,主要生产的是药片外面的一层包衣薄膜,通俗而言,就是为药片制作各种不同款式和功效的“外套”,例如,遮光、缓控、增滑。只有穿上这些“衣服”,药片才能彻底发挥功效,完成最后一道出厂工序,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按照往年惯例,一般来说,春节过后的制药企业并不会太忙,因为各大药厂都会先销售年前的库存。然而,从大年初三开始,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雷鹏就不断收到来自各大医药企业的紧急订单。
“我们统计了一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紧急订单一共有48单,产量需求达到24吨。”雷鹏直言,因为全国对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需要,很多药企都增加了药物的储备,以满足当下疫情控制和治疗的需要,其中就不乏连花清瘟、康泰克、阿奇霉素等治疗流感的药片。
“河北一家生产连花清瘟的企业直接就提出了生产400公斤包衣的需求,对应药片数量达到4000万至5000万片。”雷鹏举例。
公司迅速下发
复工“召集令”
面对一张张写满“加急”二字的订单,公司的工作微信群开始不停跳动起来。1月29日晚上8点,邹翔的手机上就收到了来自公司的一则“召集令”:“大家好,由于全国对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需要,可能会根据紧急订单情况提前复工”。
消息一经发出,24人的员工群里很快就有了回复:“随时听从指挥”;“已于3日回复,随时待命”……邹翔在群里也发送出了一条回答:“我老婆已经在一线,居委会早已放弃休假,我们作为制药人也应该尽责”。原来,他的爱人是一名普通是社区基层工作人员,这个春节,一直奔波在社区防疫管控第一线。
“其实家里有辆车,只不过我把它让给我老婆开了。”在和记者交谈了很久之后,邹翔才慢慢道出了自己骑车上班的原因。考虑到妻子上班的地方离家有些距离,乘坐地铁等交通工具不方便,所以,他决定将“四个轮子”的使用权交出来,自己选择“二轮”出行。
这样的上班方式,其实也是公司明文规定的。公司EHS环境维护部的负责人茅黎卿告诉记者,很多员工对公司提出的复工请求都给予了积极回复,但是,出于对员工自身安全的保护以及相关权益的维护,公司并没有要求170名员工全部到岗,而是“挑挑拣拣”,有所筛选。
“我们要求员工必须能够独立开车,或者步行,甚至骑电瓶车上下班都可以。” 茅黎卿表示,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杜绝其可能在乘坐交通工具上下班时出现的安全隐患。同时,被挑中前来复工的人员还要满足“近期没有离沪”、“无与重点人员有过密切接触”等相关条件。
最终,一共有44名员工成为了首批复工到岗的人员。“剩余一些办公室人员我们尽量安排在家中办公,尽可能避免其外出和来单位。” 茅黎卿说。即便被成功挑中,同事们还是开玩笑称:“最近在单位碰面拒绝握手。”
关注生产
更要保障员工安全
“坦白说,公司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只恢复了一条生产线。”雷鹏对此回答得很坦然。在他看来,生产加急订单固然重要,但公司的每一位员工更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重要一员。“在生产上,我们量力而行,保证每一片药片的质量。” 雷鹏说,同时,也要努力确保员工们安安全全上班,健健康康回家。
复工第一天,公司员工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打开车间流水线的启动开关,而是先要对所有流水线进行一次深度清洁。从外墙到内壁,需要反复完成3遍擦拭消毒,并且通过专门的质检部门进行取样,在符合细菌检结果后方能开工。“这是规定,必须严格执行。”雷鹏强调。
即便是记者提出想要拍摄一些车间的画面,也被要求只能位于辅料车间的一条白线后方,绝不允许越线一步。在一道神秘的特质门帘打开时,一位位完成消毒后的员工,穿着指定的工作服正在展开清洁工作。
餐饮保障
节后上班第一天,职工吃饭怎么办?
快餐“无接触”配送 自备餐食更安全
3日,是节后首个工作日。一早,部分白领职工收到后勤保障部门的通知,原先的单位职工食堂由于部分人员返乡回沪尚需隔离,为确保职工的餐饮安全,午餐仅能提供方便面等简单餐食供应。
记者走访获悉,疫情当前,针对部分没有食堂的一线职工,沪上仍有部分餐厅可以配送外卖餐食,部分。不过,更建议职工自备餐食,确保安全。
多家老饭店有套餐
“安心宅和全家福两款套餐,是现烧的成品菜,可为职工闪送。”申城百年老店德兴菜馆南门店相关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针对部分职工在家“云办公”,或是单位无用餐的情况,目前有2至3人份的套餐,价格在298元至368元不等(包含了50元的闪送费用)。“每天配送量也不小,门店约日均销售10至15套。”
“清炒河虾仁、黑椒牛肉,搭配一份南乳肉和肉皮汤,称为安心宅套餐。2斤重的八宝鸭、油爆虾,搭配肉皮汤,则是全家福套餐。”王先生表示,“职工如在家‘云办公’,可用于中午的餐食,或是下班回家用于职工晚餐,2至3人份较为方便。单位用餐则不太建议。”
蛋汁大排、松茸菌菇、毛豆婆婆菜、响油鳝糊、白灼时令菜……松鹤楼的部分汤面,以及春风松月楼的净素烧卖、素蟹粉包、净素菜包等,可以通过饿了么、美团等平台外送。
老字号的南翔馒头店吴江路店,则把本帮熏鱼、上海色拉、南翔糟鸡、糖醋排骨、特色酱鸭、葱油海蜇、四喜烤麸等美食打包,但需要上门自提。绿波廊、南市乔家栅等老字号,也有部分199元至268元的餐食套餐提供。上海老饭店则用“两荤一汤”的简餐形式,价格在110元至150元之间。
快餐“无接触”配送
部分连锁快餐企业建议,采取“无接触配送”方式更安全。
从1月30日起,全国范围内,肯德基宅急送和必胜客宅急送同 时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在订餐时可以通过APP或小程序在线上订单的留言备注功能主动选择“无接触配送”方案。目前,沪上部分肯德基餐厅也将试点“无接触点取餐”服务。
麦当劳的麦乐送也启动了“无接触配送”。职工就餐前,可在线与麦乐送配送员约定在何地取外卖,在饿了么、美团等第三方平台上,均可选择“无接触配送”。
自备餐食更安全
在开工之前,沪上部分单位提前发出通知,为确保上班职工的身体健康和楼宇安全,谢绝外卖食品入内,建议员工自备餐食。
记者注意到,在德兴菜馆的外送菜单上,一份青菜肉圆熏鱼小砂锅、加上青豆虾仁为58元,或是青椒干丝、配上黑胡椒牛肉或是红烧大肠48元,又或是肉皮蛋饺青菜小砂锅、搭配蚝油牛肉也是58元,这些可宅配的半成品价格不高,与年前市场白领午市套餐的价格无异。
“选择一些简便的半成品,在家烹饪后,用于第二天工作时自备餐食。中午带饭,更安全些。”职工陈女士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