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山东省济宁市了解到,该市持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扎实推进“社区微业”行动,通过摸排社区“微需求”、开发“微就业”岗位、组织“微招聘”活动,把就业服务送到职工群众身边,全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切实增强职工获得感。
实践中,济宁市统筹指导各县(市、区)在乡镇(街道)设立“就业服务驿站”,同时在有条件的村(社区)设立村级就业服务驿站,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立体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采集整理所辖区域内人员就业创业需求,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向社区一线纵深推进。
面对差异化就业需求,济宁市利用社区闲置房产等公共资源构建社区“微工坊”,紧贴市场需求提供来料加工、手工工艺制作等零工项目,为非全日制用工、临时性和阶段性用工搭建起供需对接平台。此外,常态化摸排、收集不同群体就业创业和培训需求,建立社区培训清单,多样化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技能培训;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优势,发挥本土特色品牌优势,开展特色技能培训;结合新业态发展趋势,开展直播带货、电子商务培训,提升社区职工就业创业能力。
